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法人单位,公章是神圣的。
这不,庐南中学办公室马主任,最近就因为公章一事颇伤了一番脑筋。咋回事呢?
学校不是最近托管给市一中了吗,文件都下了,新班子已经到位两三个月。会上,来自市一中的新校长催道:“现在学校已是集团校的一份子,原来学校的名称不宜再叫了,马主任,按照红头文件的称谓,把学校的公章换一下。”马主任郑重记下:下周联系公安等部门,改公章。
马主任是庐南中学三任校长的“两办”老主任。换公章,是程序性工作,不难。但他起草报告,敲着敲着键盘,感觉不对劲。这单位的名称,按文件的表述,太长了。“安徽省庐州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庐南高级中学”比原先校名“安徽省庐南高级中学”多了11个字,那个圆章,怎么刻得过来?
这时分管领导李副校长来到办公室。马主任说:“李校,你看学校公章这样改,行不行?”马主任在便笺上画个大大的圆圈,把学校全称一个字一个字转着圈子放进去,按原公章的排列方式,下边留个两指的开口,最后还剩几个字,怎么也挤不下。
“唉,这个公章这样刻还真的刻不了。”李副校长是市一中办公室原副主任,这次受集团校之命到庐南中学来分管行政和德育,他为人精明,做事精细,搞服务也轻车熟路,他也觉得校名太长,别扭,刻出来也不好看。
“如果按照大家习惯称呼‘庐州一中庐南中学’呢?”李校长沉吟良久,若有所思。“庐州一中”是“庐南中学”的定语,这个庐南中学的人都懂,老师们编制试卷、作业,习惯上抬头也是这么表述的。
“不妥,这样感觉市一中和县一中就并列了,不明就里的人会认为两校平起平坐了呢。市一中是来托管县一中的,是要植入市里优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管理经验,带动薄弱学校发展,是向下兼容的,这样称谓不合托管的逻辑。”马主任顺着那天托管大会上领导的话滚了一遍。李校脸上觉得倍儿有光,不说,心里也美滋滋的,附和着:“也是,逻辑关系不清。——要不‘安徽省庐州市第一中学’用简称,叫‘安徽省庐州一中庐南分校’,怎样?”
一听,马主任就有点不服气,心想:我堂堂庐南中学,县城一中,省示范,也出过清华北大985。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岂能把最重要的一个传统,校名给弄丢了呢?于是分辨道:“生源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庐南中学只是近年被市里和民办学校挖去了一些优质生源,高端毕业生质量有所下降,学校还是个老品牌子,校名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呢。再说,红头文件也不是这样表述的。”“我很清楚,市里没想挖你们生源,每年暑期,学生和家长都踏破了市一中门槛,强烈要求到市一中上学,近水楼台,拒绝不了的——岔远了,回校名,叫……叫……”李校长“叫”了半天,也没叫出个合适的名字。
“要不,这样看行不行。刻两行,外围一行:安徽省庐州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字多,可以小一点。里边再起一行醒目大字:庐南高级中学。”马主任为难中想出一个新方法。“这样排,从观感上看,外多里少、大小失衡,好像不美。”李校长否定了这个提议。他还不忘先前的话题,继续接茬谦虚道,“我们来到贵校,是友情出演,互相学习嘛,没有谁要取代谁的意思。”
“校名,我们说校名……”马主任尴尬中拉回了正题。
二人正在苦思冥想,年轻的刘校长来办公室送年度考评材料。刘校长原先是庐南中学年级组长,吃苦耐劳,能干,市一中托管后,新庐南中学就依葫芦画瓢,接管了一所乡村初级中学,向下又兼容了一级。于是刘组长就赴任乡村初中校长了。听闻二人为校名琢磨良久,拿不定主意,就“呵呵”哂笑:“你们说可是呢,我当初到椿树中学,就是为我那校名绞尽脑汁。难道叫‘安徽省庐州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庐南高级中学附属椿树初级中学’?岂不绕成笑话?”刘校长接了话,气氛就更轻松活泼一些。刘校长继续说:“这样拗口的校名,老师们都有看法了。在我们那儿微信圈里,流传着一个段子,可能有善意微讽的意思。”李校长疑心庐南人在讽刺市里人,急不可耐问道:“愿闻其详,说说。”“不要对号入座。我念给你们听听——”
某庙香火不旺,管事的大和尚甚急。
时下“集团化办庙”之风盛行,大和尚便从某山某名寺引进了一名髙僧——跛脚和尚,某庙便由“XX大庙”更名为“XX寺佛教集团XX大庙”,该庙果然香火稍旺。
为了与时俱进,某日,主事大和尚又自外地援引了一名高僧——歪嘴和尚,据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一些新名词、新概念、新咒语玄而又玄,僧众们都听得云里雾里,飘飘然如入仙境。还陆续出台了分级管理、绩效考核等新办法,和尚们开会、念经,忙得团团转。继而,该庙的香火果然更旺了一些。
改革继续深化,和尚们的念经、研经热情被充分激发,集体“备经”,“庙本”研修,各类新经赛事和业务“大比武、大练兵”等活动高潮迭起,庙里生机盎然。各级各类“名优”和尚评选和表彰如火如荼,陆续诞生了骨干和尚、卓越和尚、功勋和尚、大德和尚、特级和尚、最美和尚、新星和尚等一大批品牌和尚。
附近香火不旺的小庙见状就主动攀附,于是,原来的“XX小庙”就变成了“XX寺佛教集团XX大庙XX小庙”,如法炮制,集团延伸到更下一级的庙宇,于是,那个名字本来就三四个字的小庙,名字前面就冠以更多的定语,变得老长老长。
经年累月,跛脚和尚和歪嘴和尚传经布道功德圆满,得道升仙,云游他方去了。有的本土和尚因受熏染甚深,走起路来大摇大摆,颇有些大师风范;念起的新经文来也更玄妙高深,令人景仰。
又某日,那集团最底下的一个小庙一憨憨的老和尚外出办事,他人问其何来,他竟愣了半晌说不出话来,原来是集团过后的庙名太长太长,那憨和尚突然记不起来了……
“不知是谁编的故事。一笑,一笑而已。”刘校长确实在笑。李校长微笑道:“真逗。”马主任也附和着一笑:“新事物就是这样,集团化办学不一定都是美好的,有时也会出现新矛盾。”
看来改名、换名不宜太武断,还要参考一下民意啊。马主任和李校长短暂沉默了一会,协商道:“向校长申请一下,看能不能一校两牌,保留原先的校名,公章干脆不换了。”
最后,还是新校长大度拍板:“这样也行,公章暂时不换。宣传时用集团化名称,行文时,包括对教师的奖励落款,就用原来的校名和公章:安徽省庐南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