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寒暑,光阴变换,春去冬来……转眼间已到花甲之年。参军入伍至今已有四十余载,军旅生涯给我留下太多的记忆,尽管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翻开我珍藏发黄曾经的旧照片,眉宇间充满着深情意境的交错。那刻骨铭心的军旅时光,仿佛就在眼前。
我是在寒风刺骨时节步入军营,磨练意志强壮筋骨于山东半岛中部,众战友同苦共甘甜;想当年,英姿飒爽,挥汗如雨练兵于师教导队大虞河。此时此景,似陈年老酒,愈发醇香,品味无穷。
也许每个人都是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经常回忆过去的人和事。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已经有些日子了,但几十年的军旅生活,总是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常在眼前闪现。在我的军旅生涯中,有很多人、很多事让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但细细想来,最难忘的还是在军营经历的第一次。因为这些珍贵的第一次,它见证了军人的成长、成才之路,见证了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转变的足迹,也见证了军人素养的提升和思想境界的升华,同时也将成为军旅生涯中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第一次乘坐闷罐车
1979年12月28日,我们金乡县胡集镇有几百名适龄青年报名参军,只有36名应征入伍,我如愿以偿。在欢送的锣鼓声中,我身穿崭新的绿军装,胸配火红的大红花,在激动和喜悦中告别了家乡父老,乘运兵汽车到济宁火车站,转乘一列闷罐车奔赴军营。
出发前,带兵干部对我们进行了乘坐闷罐火车长途行军的专题教育,从乘车注意事项到一路吃喝拉撒睡进行了全方位的详细的讲解和安排。
闷罐车原本是用来运输货物的,两侧有推拉式的铁门,是整个车厢唯一能够看到外面风景的地方。闷罐车没有窗户,只在车厢上端开有几个很小的通风口,乱风或下雨雪时,还要把它遮挡住。车厢内地板由粗糙的厚木板铺成,还有小的缝隙,地板上铺了一层草垫,就成了我们休息睡觉的地铺。车厢内昏暗一片,大家坐在铺着草垫的地铺上互相介绍着,亲密畅谈着,虽然车内环境很差,但是踏上从军的心情却是非常地激动,人人都在憧憬着未来美好的军营生活……
一声汽笛长鸣,闷罐车徐徐启动了,随着列车哐当、哐当声,一路向东北方向缓慢地前进。列车越开越快,战友们聚集在车厢门口,兴奋地注视着门外一闪一闪的风景,没想到它逢站必停,逢车必让,无论大站小站一律停靠,时间长短不一。
经过几个小时的坐车行军,大家开始的新鲜感很快被各种不适应所淹没,毕竟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头一次坐闷罐车。记得临走前母亲给我买些饼干,由于闷罐车里没有水,饼干也没法吃,喝水只能等车停站后,如果时间允许,条件具备,就到下面打些水来解渴。小便是等车停在一个无人的地方,打开两边的铁门,然后大家站在门口轮流撒尿。大便只能看车停的地方而定,接兵领导还要说可以下去大便了,这才有机会方便轻松,否则,只能一直憋着。
闷罐车在毫无规律地走走停停,但毕竟一直在驶向目的地,大家心理充满了期待。经过两天两夜的长途行驶,于清晨五点到达目的地。然后乘军车到新兵训练基地。在这里开始了我们同吃同住同训练三个月的新兵生活……
第一次站岗执勤
记得第一次站岗是在深夜12点到零晨1点。站岗的岗位是在师教导队的大门口,离我们住的地方有几百米。本来并不是多可怕,待我穿戴好往接岗岗位门口走去时,由于地域空旷,呼啸的西北风刮着枯树枝轰轰作响,却透着萧萧瑟瑟的寒气,风声发出强大的回鸣,伸手不见五指。总觉得背后有人跟着,回头一看又没有。到了交岗地点,上一班岗早已迫不及待,赶紧把那步枪交给我,交待两句就赶紧回去睡觉了。我在哨位上一边警戒着周边情况,一边回忆电视剧里摸哨的场景在脑海里盘旋,风呼啸而过,风声鹤唳,双手哈着呼出的热气取暖,两腿冷得就像没穿裤子似的,两脚都快没知觉了,只得原地轻轻踏步。冷和怕交织在一起,觉得那一小时好漫长。
突然,有一个黑影向我走来,我打起精神喊到:口令,黄河;回令,长江。班长来查岗了,见我没有穿大衣,便把他穿的大衣脱下让我穿上。站在哨位上,周围一片漆黑,夜色深的浓稠、静的可怕,只有西北风刮着枯树枝的响声,再无任何动静。无助与孤独感瞬间席卷全身,我深深地叹了口气。班长见状安慰我说:“家人送你来当兵,就要好好努力,别吃不了一点苦,好好干。”下哨路上,在寒风吹拂下我看到班长的身影微微发颤,我赶忙将大衣脱下还给他。“你穿上,回去再给我。”听着班长的话语,一阵暖流涌上心头。
第一次战备演练
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最让我难忘的要属战备演练。
1980年春节前夕,连队的军事训练如火如荼,并担负着师春节战备值班任务。全连官兵分成不同的作战小队围在一起,熟悉研究处置突发情况预案,检查维护器材,发动测试车辆装备,十分繁忙。
除夕当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年味十足。连队晚点名时,连长强调指出:“我们连是师战备值班分队,要守护好万家灯火,是军人的职责,也是军人的神圣使命。我们枕戈待旦,随时听令出征,为的就是让远方的亲人春节过得祥和安宁。”寒冬时节,冷风呼啸。经过战备训练劳累一天的官兵很快进入了梦香,晚11点一阵急促的紧急哨声划过宁静,瞬间一场不打招呼的战备演练拉动悄然拉开帷幕……
伴随着紧急出动的命令,我们就像一支支利剑射向集合地点。哨声让我们每一个神经细胞都充分发挥作用,嘹亮的哨声激起了身为军人的斗志,义无反顾地冲向战斗的最前沿。紧急集合哨响后二分钟,一支整齐的队伍集合在营区操场前,连长宣布:“接上级命令,有一股敌特潜伏于我前沿要地,命令我连1小时内到达指定位置,做好战斗准备!”这时,队列前方三发信号弹腾空而起,照得营区上空夜如白昼。随着出发一声令下,我们抄小路,钻树丛向阵地奔袭,暴风雪呼啸着刮起阵阵暴雪,沿着崎岖的树丛间隙艰难的进行着。我突然感到右手一凉,用手一摸血肉模糊,原来被荆棘刺破了。
此次战备演练以全员、全装、全要素为背景,以不定时、不打招呼的方式,演出真打实战,进一步锤炼官兵实战化战备应急能力。
第一次军营过年
每一次辞旧迎新的钟声响起,伴随着的是人生中又一个新旅程的开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人们心里装着满满的欢喜去迎接全新的轮回。在我人生中度过了几十个轮回里,最令我难忘的是我参军入伍时在军营里度过的第一次春节。
军营的文娱生活那时还比较单调,没有电视,没有张灯结彩,但温馨祥和,喜庆热闹,为了让战士们过好春节,为了让战友们能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在有限的条件下,部队都会想尽办法,组织好各种活动来体现大家庭的温暖与欢乐。为了增加节日气氛,连队板报墙报是一个重要的宣传阵地,春节前板报墙报上会画上红红的大灯笼和五颜六色的花朵,用彩色笔写上“欢度春节”这几个大字,以各种形式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在军营过年年味最浓的就是连队年会餐。大年三十的那天上午,炊事班杀了一头自养的大肥猪,民间的习俗,杀个肥猪过年;下午每个班派一名战士到炊事班帮厨,忙年夜饭。部队每日饭前都要唱歌,年三十这天唱歌显得更有激情,更兴奋,连干部没有了往日的讲话,只简短的讲两个字“会餐!”声调急促而有力,透着兴奋,此时欢呼声四起,好不热闹。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最热闹的一顿饭,官兵之间相互敬酒,打趣,高声喧哗,班与班之间没有了界限,自由来往,平日有隔阂的战士,在酒中不知不觉的化解了,真的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无拘无束,痛快淋漓,开心得很。
第一次军营包饺子
记得那时我们连一百多人,年初一早晨吃饺子,光靠炊事班几个人来包,根本无法包出来。炊事班把菜馅和面准备好,各班到炊事班领来面和调拌好的饺子馅,到各班宿舍分头去包,包完后再拿到炊事班分头去煮。我们全班就开始忙活起来,没有擀面杖,我们就用啤酒瓶;没有案板,我们就在桌上操作;没有地方放,我们在纸箱上铺报纸放饺子。我是个新兵笨手笨脚的忙活着,弄得身上粘的白乎乎的,班长不厌其烦的向我们介绍怎么擀皮、怎么放馅、怎么捏边的经验,包饺子是“二上八下”(二根手指在上面捏,八根手指在下)。我们班战友来自四面八方,尤其是南方来的战友根本不会包,包出的饺子歪瓜裂枣形壮各异,不能说是千姿百态吧,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放在铺着报纸的纸板上十分惹人好笑。大家有说有笑地包完了饺子,从炊事班煮了端回来,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尽管有大有小,有扁有圆,馅有多有少,但都感到有成就和自豪。现在想起那形壮怪异的饺子,真想再吃上一回。
从军几十年来,有太多的事让我铭记,有太多的人让我感动。当宣布我退休离开军营时,难以割舍军旅情缘,是军旅生涯塑造了我吃苦耐劳的品性,锤炼了我锲而不舍的意志,激发了我奋力向上的热情。军旅生涯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更是我退休后的起点,继续传承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军旅的那份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论身在何处,我都会把它珍藏在心底,它将激励我走过人生的每一片沼泽地。
时光飞逝,人过花甲。任凭岁月的风吹雨打,党的恩情、人民军队的恩情,让我永记铭心。坚韧不拔的军人作风,不忘初心的军人本色,对党忠诚的军魂永远激励着我,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从而诠释着永不褪色的军人本色。今生有了当兵的历史,军营洒下的美好时光,结成的战友之情,没有随风而去,已沉淀为老酒,每每启封,总是回味无穷……